内部审计是审计监督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具备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的内部审计人员是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的关键要素,也是做好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重要保障。
一、内部审计人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内审人员专业能力需不断提升。内审人员应该具有具备财会、审计、经营管理、内部控制、法律和计算机等方面专业基础知识,全面了解单位业务情况,具有独立客观的分析判断能力。内部审计工作专业性强、业务涉及面广,内审人员对上述专业知识研究不够透彻,对审计业务深耕学习不够,无法精准有效发现单位存在的问题。
二是内审工作质量需进一步加强。内审人员会存在发现问题精度和准度不足,提出审计建议质量不高,内部审计成果运用不充分等问题。同时,对单位业务流程不熟悉,不能准确分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并给出可执行的有价值的审计建议,导致审计成果运用的“后半篇文章”发挥不足。
三是内审人员缺乏专业有效的沟通能力。与被审计人员沟通不顺畅,提出的问题不系统、不明确、不具体,对于细节方面问得不深入,不能更好地了解单位的运行程序。谈话技巧欠缺,对于引导性的问题运用较少,提出的问题专业性强或生硬,难以获得全面的信息。
四是内审大数据运用不足。内审人员对于大数据审计学习运用能力不足,同时拥有数字化应用能力和审计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仍然缺乏。对各项系统软件的运行、使用,特别是大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还存在差距。
二、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素质和能力的若干措施
一是强化内部审计体制机制建设。要强化对内部审计的领导,健全内部审计工作制度,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专职审计人员,为内部审计工作提供坚实组织保障。要制定内审人才培养方案,建立轮岗制度,强化骨干领航作用,使其对单位的各项业务工作全面了解,成为经验丰富的综合型审计人才。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促进内部审计人员考取审计师、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技术资格,对通过人员在考核中给予加分及奖励。要针对内部审计质量、效率、成果等方面,设置合理考核指标,客观评价审计人员的工作表现,激发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是强化专业知识技能培训。通过参加上级内部审计项目,以审代训,加强业务交流和学习,促进内审人员开阔思路、增长见识。组织内部审计培训大讲堂、培训班,丰富审计人员后续教育,邀请优秀的内部审计人员和专家,分享经验和专业知识,涵盖会计准则、审计准则、风险管理、内部控制、信息技术等多个领域,促进内部审计人员提高业务能力。
三是审计机关加强对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监督。针对审计发现的普遍性、典型性等问题,梳理形成行业问题清单,将问题清单印发给单位内部审计机构,指导其参照问题清单自查自纠,实现“审计一项、自查一批、整改一片”的效果。以大数据技术推动常态化整改,将数据分析模型共享给内部审计人员,助力内部审计机构运用数据模型,每月开展自查自纠,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实现由短期整改到常态化整改的转变。搭建内审常态化学习交流平台,推送内审工作成果,通过案例讲解、业务指导和经验分享,挖掘内部审计工作亮点,总结新思路、新经验,共享知识资源,提升审计人员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判断力,扩大内部审计影响力。(刘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