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察工作是党内监督的“利剑”,审计监督是经济监督的“尖兵”。当审计人员初次参与市委巡察工作,如何快速适应角色、找准定位、发挥专业优势,成为关键课题。作为审计新人,既要把握巡察的政治属性,又要立足审计的专业视角,以“政治+业务”双重视角精准切入,做到“查账”与“查政治”相结合,确保巡察工作既有深度又有力度。
一、以专业视角深化政治体检,精准锁定监督重点
审计的专业优势在于数据分析和财务核查,而巡察的核心是政治监督,因此,审计人员应注重从经济问题中透视政治偏差。从资金流向看政治纪律。“三重一大”决策执行情况向来是巡察工作的重点之一,审计人员可通过查阅会议纪要、财务凭证,比对资金审批流程是否合规,从而发现是否存在“一言堂”“家长制”等问题。从预算执行看政治担当。财政资金使用效率同样是重中之重,审计人员可结合预算执行审计,分析是否存在资金闲置、挪用或虚假列支等问题。从内控漏洞看政治生态。审计人员可通过检查财务制度执行情况,分析被巡察单位内部是否存在管理松散、权力运行不规范等问题,进而研判该单位的政治生态。
二、以问题导向强化监督实效,精准突破关键环节
审计的专业方法在于抽丝剥茧和溯源核查,而巡察的关键在于发现问题,因此,审计人员应善于从具体业务中捕捉制度漏洞。从往来款项看责任落实。聚焦主责主业,重点关注被巡察单位执行案款、司法救助金、诉讼案款的收发情况,是否存在长期挂账资金、是否存在单位履职不到位、是否存在影响人民群众满意度等情况,进而研判领导班子的责任担当。从招投标程序看规范执行。公共资源交易的合规性关乎多方利益、关系到整体营商环境,审计人员应以被巡察单位提供的招标文件、评标记录和合同文本为基础,比对相关招投标法条核查招投标程序履行是否规范,是否存在“明招暗定”“量身定制”等问题。从资产处置看廉洁风险。固定资产既是机关事业单位办公运营的保障,又是机关事业单位的重要资产,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是巡察工作的重要方向,审计人员应当结合被巡察单位提供的固定资产台账,分析是否存在违规处置、账实不符或收益流失等问题。
三、以成果运用深化巡察成效,精准推动整改落实
审计的专业价值在于促进问题整改和制度完善,而巡察的落脚点在于成果运用,因此,审计人员应着重从个案问题中提炼治理建议。从问题整改看政治执行力。巡察工作的目标就是促进被巡察单位落实整改,特别注重整改实效,审计人员通过适时突击现场检查验证整改措施是否到位,是否存在“纸面整改”“虚假整改”等情况。从制度建设看长效治理。机制漏洞修补同样是巡察工作发现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审计人员可对不同单位出现的共性问题合并同类项,通过深入分析提供可行性建议,推动被巡察单位完善内控制度、优化整体业务流程。从责任追究看监督震慑。审计人员应时刻保持问题梳理意识,发现重要线索、重大问题及时上报并整理问题底稿,协助巡察组厘清责任主体和问责情形,进而强化巡察的警示效应。
在巡察中历练,在监督中成长。对审计新人而言,参与巡察既是挑战,更是成长的机会。只有将审计专业优势与巡察政治要求紧密结合,工作才能做到“查得准、析得透、改得实”。未来,随着巡察工作和审计监督的密切联系不断深入,审计人员必将在全面从严治党中发挥更大作用。(王金震)